慎重选址、合理规划,科学助灾后重建走“捷径”
如果说,灾难的发生是瞬间的记忆,那么灾后重建就是复杂的持久战,甚至是拉锯战。汶川地震后在讨论北川县城重建时,中央决定将新县城建在永昌镇,避开了已知的大型地震断裂带。
2020-05-12 10:45
高科技终结灾情侦察以命犯险的悲壮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总工程师、“张衡一号”卫星工程首席科学家申旭辉表示,“张衡一号”关注着地球的电离层,监测地震带来的电磁扰动。
2020-05-12 10:43
无人机、机器人派上用场 农业黑科技成青年创业新风口
与此同时,在安徽阜阳市和淮南市小麦统防统治作业现场,安徽七曜航空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插拔式植保无人机正在投入紧张的“战斗”。“2017到2018年间,无人机技术快速发展,从手动操作到实现全自主飞行,我们趁势做起农业植保无人机销售、售后服务,给农业大户提供农药喷洒服务。
2020-05-12 10:24
抽筋就得补钙?弄清原因才能治本
当你正在下楼梯或参加接力比赛加速奔跑时,猝不及防的腿抽筋,颇令人懊恼。“可以看到,抽筋不单单是因为钙摄入不够,也有可能是因为身体本身存在的一些疾病引起钙丢失过多而导致血钙低。
2020-05-12 09:51
步数排行榜上的“王者”们 你们的膝盖还好吗
微信朋友圈里,除了晒娃、晒美食、晒自拍,近几年晒步数已经成为另一种时尚,运动步数你追我赶,这既激发了动力又锻炼了身体,受到不少人的追捧。
2020-05-12 09:50
俄新冠病毒疫苗研发需时一年半
德米特里·莫罗佐夫称:“工业生产通常与临床试验同时进行,有些阶段是无法跳过的,例如,如果我们测试疫苗对小鼠的防护效果,最少需要等30天。
2020-05-12 09:47
枯叶蛾科昆虫马尾松毛虫基因组首次解析
11日,从中国林科院获悉,该院专家成功构建出包含30条染色体的马尾松毛虫高质量基因组,日前该成果在《分子生态资源》杂志在线发表。
2020-05-12 09:43
学生参加体育活动 不可佩戴N95口罩
“戴着口罩绕着操场跑着跑着,身子向后仰,就倒了下去,头部着地。” 近日,河南、湖南等地相继出现的学生在校戴口罩运动猝死事件令人痛心,同时,疫情期间运动安全也成为热议话题。
2020-05-12 10:55
我国径流曲线数参数指标体系构建
据中国农科院最新消息,该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面源污染团队,首次构建了基于我国降雨-径流实测数据的参数指标体系,对准确估算我国径流量、土壤侵蚀和面源污染负荷具有重要意义。
2020-05-12 09:42
科技为“二战”胜利提供了巨大支撑
5月9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人们在红场观看和拍摄卫国战争胜利日空中阅兵。苏联科学院院长谢尔盖·瓦维洛夫曾说:“几乎所有军事装备、军服、军事材料和药品的每个细节都是科研成果的结晶。
2020-05-12 09:37
美批准基因编辑检测新冠病毒
疫情期间,美国已批准了60多种用于紧急用途的新冠病毒测试。
2020-05-12 09:37
法国新冠肺炎患者首例出现时间再次前推
5月7日,位于法国上莱茵省科尔马市的阿尔贝·施韦泽医院医学影像部门负责人向法国新闻网透露,通过进一步检查,该院去年12月2日收治的一名男性患者确诊为新冠肺炎。
2020-05-12 09:35
中科院战略性先导专项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召开
近日,“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专项泛第三极环境变化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专项、“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工程”专项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在京召开。
2020-05-12 09:32
俄开发出纳米卫星智能控制系统
俄罗斯科罗廖夫萨马拉国立研究型大学开发和制造出用于纳米卫星的智能控制系统的样机,并计划2021年在实际飞行中加以测试。
2020-05-12 09:26
天花:第一个被消灭的传染病“大魔头”
咳嗽、喷嚏而出的飞沫,脓包破开流出的汁液,感染者使用的床褥、接触的物品,都可以成为天花物色新宿主的途径。
2020-05-12 09:25
停滞40年,软X射线偏振探测窗口重启
由于技术困难停滞了40多年的天文软X射线偏振探测窗口重新开启。2019年7月23日,蟹状星云脉冲星发生了一次自转突变,其偏振信号的变化被“极光计划”探测器捕捉。
2020-05-12 09:23
云南天文台清晰观测到 太阳上一个小暗条被切断并爆发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78qq.com/china/162867.html
关于本文《新冠病毒传播国内疫情与温度纬度无关》的内容由78QQ疫情网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如果有异议,可以随时联系我们处理,谢谢。